阿里云负载均衡SLB分为ALB和CLB两种类型区别及对比
阿里云负载均衡SLB分为两种类型,即应用型负载均衡ALB和传统型负载均衡CLB(原SLB)。简单来说,ALB是指应用型负载均衡,是基于7层负载均衡;传统型负载均衡CLB就是原来的SLB,是4层负载均衡。详细区别对比如下表:
对比项 | 应用型负载均衡ALB | 传统型负载均衡CLB(原SLB) |
---|---|---|
产品定位 | 强大的7层负载均衡处理能力与丰富的高级路由功能 聚焦HTTP、HTTPS和QUIC应用层协议 面向应用交付 |
强大的4层负载均衡处理能力 支持TCP/UDP/HTTP/HTTPS等协议 主要面向网络交付 |
产品性能 | 基于 NFV虚拟化平台,支持弹性伸缩 应用型负载均衡单实例支持100万QPS |
基于物理机架构 传统型负载均衡单实例连接数可达500万 |
可用性承诺 | 99.995% | 99.95% |
运维方式 | 应用型负载均衡处理能力随业务规模自动弹性伸缩 无需进行峰值与规格预估 |
传统型负载均衡按规格售卖 需要根据业务规模预估带宽峰值 |
云原生支持 | 官方云原生Ingress网关,支持流量拆分、镜像、灰度发布和蓝绿测试的负载均衡能力 | 传统型负载均衡支持云原生业务场景,与阿里云ACK/ASK等容器服务结合使用 |
典型应用场景 | 场景1:互联网应用7层高性能自动弹性负载均衡场景 场景2:音视频应用大流量低时延负载均衡场景 场景3:云原生应用金丝雀蓝绿发布负载均衡场景 |
场景1:网站/系统同地域高可靠负载均衡场景 场景2:四层流量大并发业务负载均衡场景 场景3:同城双活/跨地域容灾负载均衡场景 |
阿里云负载均衡
作者:阿里云百科 负载均衡官方页面:https://www.aliyun.com/product/slb